读秦记
胡仲参〔宋代〕
万雉云边万马屯,筑来直欲障胡尘。
谁知斩木为竿者,只是长城里面人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为了防备北方的胡人入侵,秦始皇修筑了长城。长城又高又长,上接云霄,沿边屯扎着千军万马。
他怎么也无法预料后来起义推翻秦政权,却个个都是在长城内安家的人。
注释
秦纪:史书中有关秦国历史的部分。《史记》有《秦本纪》及《秦始皇本纪》。
万雉:形容极高极长。城三丈长一丈高为一雉。
斩木为竿:指陈胜、吴广等起义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504
2、
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285-286
3、
黄瑞云.两宋诗三百首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7:279-280
赏析
这首咏史诗,就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事发表议论。前两句写筑城。第一句说长城高而广,城上屯扎着千军万马,铺陈城的高大稳固,守城的人众多,难以撼动。次句说筑城的目的,是为了抵御外部胡人的侵略,巩固自己的政权,以便于“一世而达万世”,永保帝业。三、四句突转,说秦始皇只知道危险来自外边,自以为有了长城,便可高枕无忧,却不知道体恤人民,结果酿成内乱,激起民变,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,秦政权没多久就完结了。诗揭示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规律:内政不修,对人民残酷压迫,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,外部的侵扰倒是其次的。当时宋朝对人民的压榨也很厉害,百姓怨声载道,诗人在这里明是咏史,也是针对现实,对统治者发出警告。
简析
《读秦纪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这首咏史诗就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事发表议论。诗的前两句写筑城,第一句说长城高而广,次句说筑城的目的;三、四句突转说秦始皇只知道危险来自外边,自以为有了长城,便可高枕无忧,却不知道体恤人民,结果酿成内乱。这首诗明是咏史,也是针对现实,对统治者发出警告。
创作背景
此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可考,据诗风来看,当属晚年读《史记》时有感之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504
胡仲参
胡仲参,字希道,清源(今福建泉州)人。仲弓弟。生平不见记载,就集中诗知其早岁曾在临安就学(当为太学),应礼部试不第,后以诗游士大夫间,游踪颇广,与冯去非等有交。诗集已佚,仅《南宋六十家小集》存《竹庄小稿》一卷(亦收《两宋名贤小集》)。 胡仲参诗,以汲古阁影宋抄《南宋六十家小集》本为底本,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 89篇诗文 4条名句
贺新郎·九日
刘克庄〔宋代〕
湛湛长空黑。更那堪、斜风细雨,乱愁如织。老眼平生空四海,赖有高楼百尺。看浩荡、千崖秋色。白发书生神州泪,尽凄凉、不向牛山滴。追往事,去无迹。
少年自负凌云笔。到而今、春华落尽,满怀萧瑟。常恨世人新意少,爱说南朝狂客。把破帽、年年拈出。若对黄花孤负酒,怕黄花、也笑人岑寂。鸿北去,日西匿。
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
陆游〔宋代〕
胸中磊落藏五兵,欲试无路空峥嵘。
酒为旗鼓笔刀槊,势从天落银河倾。
端溪石池浓作墨,烛光相射飞纵横。
须臾收卷复把酒,如见万里烟尘清。
丈夫身在要有立,逆虏运尽行当平。
何时夜出五原塞,不闻人语闻鞭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