孺子歌
佚名〔先秦〕
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
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沧浪江的水清澈哟,可以洗我的冠缨。
沧浪江的水浑浊哟,可以洗我的脚。
注释
沧浪(láng狼):水名,当时指何处有争议,有说《水经注》所记溳水,春秋时又名清发水;有说汉水;...更广为接受的说法是谓指水清澈的样子,并非特指某一江河。
濯(zhuó浊):洗。
缨:结冠的带子,系于冠的两侧,着冠后挽结于颔下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朱熹《孟子集注》:“浪,音郎。沧浪,水名。缨,冠系也。”
2、
《先秦诗鉴赏辞典》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年12月版,第971页
赏析
《孟子·离娄》中说孔丘曾听到有小孩子唱这首歌,并没有指明在何处听到此歌谣; 广为接受的说法是谓指水清澈的样子,并非特指某一江河。朱熹在《孟子集注》中注释:“浪,音郎。沧浪,水名。缨,冠系也”。《楚辞·渔父》写屈原听过渔父唱这首歌,因屈原曾被放汉北。
就诗的蕴含而言,首先,因为江河之水同洗浴联系起来是在天气和暖之时,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,所以这首诗从意象上来说是美的,从情调上来说是轻松的。其次,作为产生在民间的歌谣,似乎同屈原作品中表现出的喜好修洁的思想也不无关系。洗浴和修身,这是至今常被人们联系起来的一对比喻。再次,它表现了一种贴近自然、适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
简析
这首民谣言简意赅,富有哲理。诗中以“沧浪之水”的清浊变化为喻,表达了随遇而安、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。当水清澈时,可以用来洗涤帽带,说在清明之世保持高洁;当水浑浊时,则用来洗脚,意味着在乱世中也能自处,不拘小节。这种以水清浊喻世态炎凉、人生起伏的写法,既体现出先民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,也展示了其豁达超脱的生活哲学。
蓐收惊梦
左丘明〔先秦〕
虢公梦在庙,有神人面白毛虎爪,执钺立于西阿,公惧而走。神曰:“无走!帝命曰:‘使晋袭于尔门’。”公拜稽首,觉,召史嚚占之,对曰:“如君之言,则蓐收也,天之刑神也,天事官成。”公使囚之,且使国人贺梦。……六年,虢乃亡。《国语》
巷伯
诗经·小雅〔先秦〕
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彼谮人者,亦已大甚!
哆兮侈兮,成是南箕。彼谮人者,谁适与谋。
缉缉翩翩,谋欲谮人。慎尔言也,谓尔不信。
捷捷幡幡,谋欲谮言。岂不尔受?既其女迁。
骄人好好,劳人草草。苍天苍天,视彼骄人,矜此劳人。
彼谮人者,谁适与谋?取彼谮人,投畀豺虎。豺虎不食,投畀有北。有北不受,投畀有昊!
杨园之道,猗于亩丘。寺人孟子,作为此诗。凡百君子,敬而听之。
荀子·赋·节选
荀子〔先秦〕
针,生于山中,处于室堂。夫始生巨,而成功者小,长其尾而锐其剽,头铦达而尾掉缭。无知无巧,善治衣裳。不盗不窃,穿洞而行。一往一来,结尾以为事。尾生而事起,尾收而事已。既以缝表,又以连里。既能合纵,又善连横。无羽无翼,反复甚急。日夜合离,以成文章。下覆百姓,上饰帝王。功业甚博,不显贤良。簪以为父,管以为母。用时则出,不用则藏。